介绍中国传统民间玩具

1年前 (2024-02-16)阅读5回复0
fayouxi
fayouxi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1933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38679
  • 回复0
楼主

介绍中国传统民间玩具

风筝

最早的风筝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和通信。唐末,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了琴弦,风一吹,就像古筝一样发出声音,所以就有了 “风筝”的名字。风筝是用细竹条做骨架,贴上鲜艳的纸或丝绸,然后画画。在宋代,清明节放风筝已经成为我们最喜欢的活动。

香包

古时候 ,端午节期间,家里的长辈用棉布、丝绸等材料做香包,用香料填充,戴在孩子身上 胸部或挂在床头,可以除病 求福。端午节过后就戴上了。 扔掉香包意味着放弃疾病 。 因此,你可以在路上看到别人扔的香 包,但千万不要捡啊。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甘肃陇东皮影在中国西北部主要分布在平凉、庆阳各县,东临陕西、宁夏三角较为集中。陇东皮影戏在明清时期(14世纪-19世纪)非常流行,皮影造型帅气大方,外轮廓挺拔总结;雕刻精美流畅。陇东皮影采用年轻、毛黑的公牛皮制作,厚度适中,坚韧柔韧,青春透明。将牛皮刮干净,晾干至干净透明。将样品轻轻地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类型的刀具或雕刻或凿子。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协调,所以纯净华丽,对比强烈。雕刻、着色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最困难的一关。出水后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

空竹

空竹,又称“抖嗡嗡”,是一种著名的民间玩具。用两根小竹棍绑住电线,缠在木轴上摇晃。空竹高速旋转,发出声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了春天的玩具。人们在巷子和院子里摇晃空竹,悠扬悦耳的声音在北京一个接一个地响起。

挂虎与大座狮

挂虎和大狮子是民间用来辟邪的饰品。它们是由土壤和纸浆制成的。它们有两种:黑白和颜色。线条变化很大,颜色对比度强。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挂虎来自戏中的面具,后来被农民挂在门上迎新驱鬼。

泥叫叫

泥叫是一种可以吹的哨子。它五颜六色。涂上油后,外观又黑又亮又好看。适合儿童玩耍。泥叫的种类很多,如鸟哨、鱼哨、猪哨等。

贵州黄平泥哨

陶响球

陶响球是一种重要的原始乐器,也是最早的声音玩具。出土的陶响球是陶球形的,中间是空的, 里面装有弹子或沙粒,摇晃时哗哗作响。

九连环

它起源于古代民间,在清朝,妇女和儿童喜欢玩九个连环。九个连环被认为是人类发明的最聪明的玩具之一,其秘密是聪明和复杂的解决方案。

拨浪鼓

拨浪鼓最初是一种古老的乐器,但后来失去了演奏的作用,成为了孩子们的玩具。拨浪鼓是一个小鼓,根据*系在小球鼓两侧的声音。不同地区的拨浪鼓形状不同,有腰鼓、扁鼓、四鼓叠加,声音高低,响亮悦耳。

山西布艺玩具

打腰鼓

陀螺

不倒翁

弹弓

万花筒

吹糖人

小鸡窝(北京)

河北新城泥公鸡

旋木娃娃(山东潭城)

雕花葫芦(甘肃 )

白釉彩绘陶猫(山西运城)

水斗(江苏无锡)

民间玩具之一:岁季节玩具

1、民间岁季节令玩具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几千年来,农业一直是建立国家的基础,因此它非常重视农业时代的节气节,贯穿人们的生活,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年度季节性民间习俗。在各种民间活动中,民间玩具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现在按时间顺序安排:

春节:这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各种民间玩具在春节前近一个月开始销售。春节庙会是民间玩具最集中的热门场所。在北京传统庙会上,有近100种常见的传统玩具,如风车、灯笼、空竹、陀螺、木制玩具、风筝泥塑、纸花、益智玩具等 。

二月二:河南人祖庙会卖「泥泥狗」各种泥玩具。

立春:民间有春鸡(多为布制和泥哨)、春牛(捏泥玩具)。

清明节:放风筝。寒食节(原来是清明节前的一两天)。后来,人们向清明节献祭 节合二为一。):北方有面塑「寒燕」。

端午节(五月初五):各种香包。

七夕:七月七「乞巧节」,宋代都城卖「摩合罗」等泥玩具。

7月15日,北方黄河流域普遍发送「面羊」习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用月饼模和巧果模做月饼和零食。

北京和南京都有泥塑「兔儿爷」和「兔子王」等玩具。

从十月到年底:开始准备年货,包括各种玩具。

民间玩具二:生活礼仪玩具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都经历了人生的各个阶段的礼仪。即使在人们出生之前,妇女们也开始了「乞子」活动。玩具艺术伴随着这一系列的生活礼仪,从出生到满月、一岁,再到成年人、爱情和婚姻、生日和葬礼。

介绍中国传统民间玩具

1、乞子活动:希望生孩子的妇女将在当地的娘娘庙等寺庙烧香祭拜,并购买象征孩子的「大阿哥」或「泥泥狗」一种泥玩具。

2、生孩子和满月:这是人生的重要开始。当孩子出生时,亲戚和朋友会送礼物,祖母和祖母都很忙。这些礼物中最常见的是儿童日用品和玩具,如童装、童鞋、布虎、童枕等。

3、一岁: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中国民间从南到北都有「抓周」习俗,让孩子随意抓住身边摆放的物品,其中不乏儿童玩具。

4、成长仪式: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玩具可以玩,甚至用来绑住灵魂的石狮也成为了孩子们的玩具。羊拐、娃娃、布口袋、翻花、连环玩具、陶器模特等都是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玩具。有些地方在孩子长大到12岁时举行丁礼,以表明孩子已经长大了。

5、结婚:新婚夫妇在结婚当天会送很多礼物,焦虑的亲戚朋友会送孩子用的物品和玩具来表达对新人的看法「早生贵子」祝福。布猴和布虎是最常见的;一对雌雄布猴的作用是男女婚姻的暗示。其他的,比如面塑(面花),是不可或缺的装饰。

6、葬礼:早在史前时代的原始墓葬中,就有玩具陪葬的习俗。后来演变成葬礼,人们送面塑(北方)和纸扎人,这是为了「喜丧」山西还有为寿终之人在棺材里放纸泥做的东西。「寿星公,寿星母」偶人的习俗。如果有人突然死亡,请戏班演皮影戏来招魂。

7、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童年是使用玩具的主要时期,玩具主要是为儿童制作的,但这些来自成年人的玩具也伴随着成年人和老年人。

民间玩具三:日常生活游戏娱乐玩具

玩具无处不在,尤其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游戏是展示玩具功能和风格的地方。来自世界各地的盛行体育活动来自古代的蹴鞠 —— 足球,踢毽子,跳绳,还有孩子们玩耍「过家家」(一种模仿成人生产和劳动的游戏,由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骑竹马」(以竹竿为马,骑在胯下的儿童游戏,成语「青梅竹马」也就是说,描述两小无猜的友谊)、「乞巧节」(每年七夕都是传统的「女儿节」,小女孩要拜月,听大人讲述「牛郎织女」故事,乞求自己像织女一样聪明)、「丢手绢」、玩「嘎拉哈」(即「羊拐」—— 羊关节骨)、「跳皮筋」、「拼七巧板」、「玩打仗」(小男孩模仿战斗的集体游戏,小武器是这个游戏的主要道具)、跳格子(也叫跳房)、荡秋千等都是民间玩具使用的场合。

日常家居生活也是玩具展示的地方。人们从庙会上买来的各种玩具都放在家里——泥塑和陶瓷雕像、大哥哥和螺栓娃娃都供奉在大厅里。墙上贴着年画《升官图》,老人还在玩古董「水浒叶子戏」 (纸牌游戏以水浒人物为装饰图案)和连环玩具,这一切似乎都是一首悠闲的田园牧歌。

0
回帖

介绍中国传统民间玩具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