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羞辱式激使法不能让人变得更好?

1年前 (2024-02-24)阅读5回复0
fayouxi
fayouxi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2164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43299
  • 回复0
楼主

为什么羞辱式激使法不能让人变得更好?

会吃人的中国家庭式“激将法”!

一句话能杀一个人;一句话也能让一个人重生。

01

羞辱式激将法为何不能让人变得更好

几天前,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发生了。

一个孩子在我面前试图用餐刀扎进他的肚子里。

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聚会,尹妈妈只是我朋友的朋友。

但是在聚会上,尹妈妈对孩子的沟通方式让我很不舒服。

小殷说,他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在课堂上也表扬了他。

妈妈说:“作文获奖是什么?你要像对面的周老师一样,写书卖几十万册,这叫厉害!”

我不需要这样的恭维,所以我很快打断了母亲。

“尹妈妈,小尹很厉害。我上初中的时候没有写作文获奖。只要他保持这种势头,他将来一定会比我强。”

尹妈妈不同意,挥手说。

“周先生,你从事教育。你知道,我是一个激进的将军。这孩子通常太懒了。如果他不刺激他,他根本不会动。”

我好奇地问这个方法是从哪里学来的?

尹妈妈告诉我,一本关于虎妈教育的畅销书来自学校。如果我不记得其他方法,我就记得这个。

接下来的话题,殷妈大谈自己八竿子都打不到的亲戚孩子,多好啊!

有的在名校读书,有的身价上亿,他们的努力和成功!

相反,小尹很坏,她恨铁不成钢啊!

小尹反驳说,他也很努力,学到了一点。为什么他不努力?

殷妈不屑一顾地说。

“你学了多少个晚上?”

"你叫努力吗?人们每次出来吃饭都会把作业做好,你呢?"

"你一点也不谦虚,见到周老师,你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咨询成功经验?"

我想打算尹妈的连环激将法好几次,可惜她滔滔不绝,我根本没有插嘴的空间。

这时,小尹气得把头转过去,拒绝和妈妈说话,动作大了一点,把很多餐具碰在地上。

当孩子被迫不招的时候。

母亲用杀手锏。

“吃一顿饭,连筷子都拿不好,你说我养你有什么用?”

小殷愤怒地说:“你再说,我就死给你看!”

妈妈一点也不介意,说:“捡起东西,原谅你也不敢!”

突然,小尹捡起餐刀,立刻用餐刀扎了自己。

幸运的是,西餐刀很钝,旁边的人赶紧抢刀,安慰一直在哭的小尹。

聚会不欢而散,殷妈不停地向我们道歉:“孩子不懂事,请原谅!”

我真诚地告诉这位妈妈。

孩子懂事的前提是我们必须给他足够的自尊。

小尹可以超越我,甚至超越你口中那些极其成功的亲戚和孩子。

但他需要的不是这种扭曲的“激将”带来的决心和动力。

他需要的是实现目标的计划、方法和资源,这是父母需要给他的。

中式家庭式的“激将法”从来都不是一种刺激,而是一种侮辱。

羞辱式激将法为何不能让人变得更好

02

父母需要明白,最伤人的东西永远不是拳头,而是舌头。

“有一种你就不活了!”

父亲刚刚说完这句话,孩子真的自杀了!

这件事发生在泰国的一家超市,儿子沉迷于电脑游戏,整天郁闷。

父亲看着儿子越来越沮丧,有一天怒不可遏,对儿子说:“有一种你就不活了!”,然后把枪上膛转身离开,儿子拿起枪自杀了。

父亲听到枪声后,回头看见儿子躺在柜台上。他没想到儿子会开枪。他以为儿子假装上去,又扇了他一巴掌。

儿子的尸体被拍到倒在地上,母亲摔倒在地,双手砸在地上,父亲看见儿子死了,脑子一空,直接摔倒在地。

这时母亲反应过来,越过倒在地上的丈夫,捡起枪,怕丈夫也会自杀,赶紧把枪拿开。

很多时候,“激将法”被父母用作“辱将法”。

一个孩子被羞辱得多,最终被迫走上了死胡同。

奇怪的是,“激将法”从来不包含侮辱。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当代父母要加上“否定”和“侮辱”。

诸葛亮在东吴出使时,看到孙权就断定,这个人无法说服,只能激怒将军。

因为他明白孙权有很强的自尊心。

奇怪的是,当代孩子没有那么强的自尊心。在这个充满语言暴力的社会里,他们的尊严大多是受伤的。为什么要用“激将”?

其次,诸葛亮的“激将法”包含两件事:

1. 曹操很强大

2. 刘备即使死了也不会下降,因为他有坚定的性格

诸葛亮没有直接否认和侮辱孙权,他说了孙权的心声:“英雄不能被别人束缚!”

而中国父母的“激将法”只包括两件事:

1. “别人的孩子”很优秀,这种优秀不是很真实

2. 我养你是一种耻辱。

相比之下,我常常觉得“激将法”只是一个幌子,父母只是为了否定而否定。

为了保持自己已经消失的存在感。

在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依靠否定他人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博学性。然而,这种糟糕的批评恰恰暴露了他们的无知和脆弱。

云南镇雄男孩小龙,15 岁,因为“父亲的句句逼人” 2017 年 1 月 27 日,也就是除夕,服用农药自杀。

在遗书中,每一个字,每一段,都充满了小龙对父亲的仇恨,以及对世界的失望。

羞辱式激将法为何不能让人变得更好

在遗书中,小龙自称“一个什么都做不了的儿子”,说明他的生活充满了否定和打击。

小雯,青岛女孩,13岁 岁,也因父母辱骂而跳楼身亡。

遗书开头,她写道:

“亲爱的爸爸妈妈:

用‘亲爱的’和你的名字搭配,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错误。”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孩子们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他们会相信父母对自己说的话,并把它变成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说,即使你真的是“激将”,在孩子眼里,你也纯粹是在羞辱。

羞辱多了,孩子失去了生而为人的价值,他自然选择了死亡。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说:“无论自杀者采取自杀行为的具体社会事件是什么,自杀者属于什么样的人格类型,真正直接导致自杀者在某个时刻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生命的,是缺乏生命意义的感觉。

父母总觉得,当孩子想做什么的时候,先否定他是一件万利的事。

假如孩子成功了,那就是他们的“激将”奏效了。

如果孩子失败了,那就是他们的前瞻性。因为他们总是对的,他们是孩子心中的废物,没有必要活着。

没有尊严的教育造就了许多缺乏自信的孩子。

当出身家庭的自卑占据了孩子的心,谁敢在未来的生活中挑战未知?

03

为此,我想教世界上的父母一个接一个“反向激将法”。

与其侮辱孩子,不如希望他能挽回尊严,采取行动。

最好是表扬孩子,表扬他有一些优秀的品质,让他为了保持这一品质而采取行动。

举例来说,我有一个学生,他交的作业都是抄的,还是抄的。

我对他说:

假如我只是你的偶像,你转载了我的回答,我很满意。

但你是我的学生,所以我对你要求更严格。你不仅要崇拜我,还要成为比我更好的人。

所以我必须给你失败,虽然你按时完成了家庭作业,但一个只能复制大师招式的学徒,在江湖上,大师不会放心。

在这里,我给这个同学戴了一顶高帽子,那就是“一个能超越师父的徒弟”,鼓励他努力维护这个形象。

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受人尊敬的成长环境。

父母可以试着把“你不够好”改成“你可以更好”!

把“你为什么这么没用”改成“不要浪费你的潜力”!

罗杰斯认为,“只要有一个安全、自由、人性化的心理环境,每个人固有的优秀潜力都能自动实现。”

“为你好”永远不是侮辱性的挡箭牌。

真正为你好的,就是每天都能让你更自信,更接受自己。

很多人从小就被父母“刺激”,麻木了。

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在不经意间恶毒地“激将”、“侮辱”面前的孩子。

一句话能杀一个人;一句话也能让一个人重生。

0
回帖

为什么羞辱式激使法不能让人变得更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