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游戏化帮助创造产品生命力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总数为8.29亿,移动网民总数为8.1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8.6%。其中,40-49岁的中年网民比例从2017年底的13.2%扩大到15.6%,50岁及以上的网民比例从2017年底的10.5%增加到12.5%。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种趋势。首先,在网络普及率不会大幅提高的前提下,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长越来越缓和。其次,用户增长开始依赖于边缘用户,这进一步表明中青年主流互联网用户数量已接近饱和。
在用户群接近饱和的互联网股票流量战争中,不仅整体客户获取成本不断上升,而且必须面对正面的用户竞争。不仅同一类别市场存在竞争,而且其他市场的影响“意外”也会侵蚀用户的注意力。
这迫使我们更加关注用户本身,走上更加关注用户运营和粉丝营销的道路。减少损失意味着增加生产。通过深入运营和维护用户,降低转化成本,巩固用户在产品中的行为习惯,形成竞争壁垒,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业务效率。
一、“游戏化”出现
1、游戏化和产品
众所周知,游戏产品一直有很强的用户粘性,甚至强化成瘾。游戏的设计方法无疑对产品的开发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用户关注的时候。
利用游戏设计的思维、过程和工具设计和开发产品,使产品获得更高的保留率和利用率,即产品“游戏化”,形成产品设计方法。
2、理解游戏化
本质:
游戏化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方法。就像它表现出来的那样,它并不简单。比如大量使用的PBL(点数、徽章、排行榜),或者成就、头像、徽章、打怪、收藏、战斗、内容解锁、礼物、排行榜、等级、点数、任务、社交地图、团队、虚拟商品等元素。不能等同于游戏本身。
其本质应该是一种与用户沟通的渠道和方式,使用户更愿意通过设定的规则停留在产品中,产生持续有效的互动。通过深入的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不断深入了解用户,创建有价值、增长和有意义的用户体验渠道。
它是一套使用户从发现到精通的系统,或用户体验路径的图谱。
作用:
它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坚持用户
适用范围:
验证核心价值的产品
市场很难被迫接受不真实的需求。对于非游戏产品,游戏化的方法更擅长应对变化,但很难伪装需求。
那么游戏化如何结合产品设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二是产品生命与用户体验的路径
1、产品生命特征
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通过分析判断产品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推断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正确把握产品的市场寿命,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
同样,由于产品在不同阶段的目标和需求不同,游戏化的干预程度和功能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从产品生命周期入手,分析不同阶段的产品需求,获得游戏化实现方案。
经典产品的生命周期如下图所示:
探索期
探索期的重要任务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错误来调整方向,改进产品,并为产品的爆发积累力量,找到用户可以支付和实现的价值。
成长期
当产品验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时,工作重点将转移到如何快速增长或复制、快速迭代产品,通过标准化和结构化建立完善的系统,开始设计用户体验路径。
成熟期
在增长接近饱和之前,除了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外,更重要的问题演变为如何活跃和保留现有用户,并找到寻找其他增长空间的方法。
衰退期
当产品进入衰退期时,标志着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逐渐变化的需求。要么找到另一条出路,要么生存。
2、产品生命中的用户特征
再次深入思考产品周期中用户特征的变化曲线。
通过E.M.Rogers的创新扩散理论可以看到用户数据在新产品增长过程中的变化模型
在基于增长传播的用户路径中,我们需要在早期用户群中找到和检查需求,并通过不断的修正来确认其实际价值。
从早期用户到早期公众,我们需要跨越从利基用户到公众群体的差距。这与我们产品的增长期相对应,即构建完善的用户路径,降低用户门槛,推广用户价值。
在晚期用户进入后,他们更倾向于优化用户组的结构。通过构建需求的强度,不同角色和目标的用户可以在产品中获得合适的位置和参与。例如,深度用户和浅用户通过用户的分层匹配设计在产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更愿意留在产品中。
3、用户参与漏斗
现在我们知道:
1.游戏化是让用户从发现到精通的系统
2.不同的产品阶段有不同的用户需求
3.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强度
让我们回顾一下目标:保持用户粘性。
然后,任务分解:
1.让不同需求阶段的用户有合适的体验路径
2.有能力满足不同深度的用户需求
3.想办法让用户在产品需求中不断成长
更注重用户粘性,需要更直观的方式来表达。“用户参与”显然是一个合适的指标。
现在,设计工具不仅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产品阶段的用户目标,还可以通过区分用户干预来区分用户阶层。
做一个用户参与漏斗!
元用户价值是指用户自身的内在驱动力,这可能会驱使用户采取行动,并在图中列出一些元价值。
比如钻木就是价值驱动的行为表象,就是取火(能力提升)。啊
1.用户通过上层混乱的元价值输入产品。我们通过筛选用户价值与产品提供价值的匹配度来定义第一波用户参与度分层,这些用户是我们的目标用户。
2.在第二层,产品价值的“感知模式”应通过加强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产生的价值感来形成和固化。
3.当用户进入第三阶段时,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实现了原始产品提供的用户价值的最初目标。接下来,他们应该设计额外的“精通”体验路线,深化产品的功能,扩大原始价值体验的范围。
当我们将图中的阶段描述和路径填充到我们自己的产品指标和满足需求的内容中时,用户参与漏斗的设计就完成了。
有了方法和路径,剩下的就是实际操作了。我们需要尝试通过筛选和使用合适的工具方法来实现阶段性目标。让我们讨论一下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三、工具&案例
1、用户粘性-钩模型
社交软件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互动信息系统创造了一个不断进入和反复强化的行为系统。就像朋友圈的互动一样,我们不知道下一个朋友圈会得到什么评论和大拇指,这构成了一个多变的奖励,鼓励用户出于内在的虚荣心或渴望身份,甚至商业红包的折扣。这些内在原因和外部推力共同构成了连续循环的行为闭环。
由最基本的“社会”需求引发,从最初的观察者到参与者,像朋友圈这样的功能展示了优秀和深入的用户参与路径,即满足用户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如「为什么别人这么酷?」「朋友圈形象」「为什么他不赞我?」「旁边发生了什么新鲜事?」等等。
当产品满足不同阶段的用户需求时,也表明用户可以在一定的增长阶段存在很长时间。就像:
1.优秀的朋友圈内容制作人:美食、美女、旅游
2.浏览者沉默好奇的内容(低干预)
3.愿意互动的点赞狂魔
4.创造朋友圈形象的商业人士(特殊人群需求)
5.奋斗者努力工作,渴望认同
当朋友圈满足不同用户在同一机制内的需求时,就会形成完整的粘性土壤。
2、用户成长-PBL
PBL,也就是说,Points点数、Badges徽章、Leaderboards列表。PBL是设计用户体验路径的有利工具,引导用户按照设定希望的方式产生行为,并通过反馈不断成长。明确的用户路径可以让用户形成深刻的认知路径,从而减轻用户负担,更容易深化产品价值。
使用PBL系统的产品比比皆是,打开后往往会跳出积分,获得奖章,所以就不举例了。
Points点数
最重要的是给用户实时有效的行为反馈,其次是作为可测量能力水平的外部元素。
Badges徽章
徽章作为一种阶段性的标志,给用户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快感和身份认同。
固化点与徽章之间的关系,并以明显的感知方式显示,在设定的体验过程中反复强化,用户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仪式感。
Leaderboards排名列表
排名的基础是可测量的用户能力比较数据,这是一种社交驱动的工具,社交是游戏设计激发用户粘性的武器。当用户不再独立时,一系列的社交活动自然会产生,如竞争、合作、表达和探索。
排名的适当设计可以极大地激发用户的意愿,并在聚集一定规模后形成网络效应。
3、用户投资和价值认同-会员系统
对于用户来说,会员系统最直观的意义在于价值认同。对于产品来说,最重要的是产生用户投资。
心理学中有一个一致性理论,当人们做出选择时,他们倾向于与以前的相关选择保持一致。对大多数人来说,成为会员意味着某种程度的认可,这是内在的诱因。当产品具有其真正需要的价值时,具有会员身份的产品比其他竞争产品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回报。
此外,会员系统通常充分利用用户对损失的厌恶,即成为会员,同时获得一系列特权。特权通常以有利于用户的形式存在,目标导向主要产品的价值,吸引用户更多的投资,如商场的优惠券。当用户使用会员系统留下的钩子触发主要产品流程时,下一个链接的触摸将被激活,例如购物现金返还(但只能用于购物),从而不断加强产品价值流程。
四、结尾
回顾产品游戏化,它不仅仅是借用游戏的表达形式,更重要的是借鉴游戏设计的理念和过程。深入思考产品阶段,明确重要目标,比关注表面产品数据更有利于产品的长期发展。
在塑造用户粘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每个用户都是真实的。只有真诚的理解和沟通,我们才能真正创造生命产品。
产品游戏化(Game Thinking)》这本由游戏设计师创作的书帮助我重新获得了设计思维。在长期的逻辑工作和生活中,我逐渐削弱了深入用户的感受和创新的设计方法,但也让我更确定设计思维是所有创新者的助手。它不仅使实践者更具创新性,而且使过程和团队精神,通过面对和理解变化,给团队更强的可塑性,激发真正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