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批孔子是从哪些方面批评的?
孔子之所以伟大,就是他的一系列思想即使是在2700年后的今天,也无懈可击。有不服的,大可跟我辩论。即便是鲁迅这种货色,也不敢正面刚,只会写一些小说偷偷摸摸的在背后挖苦讽刺。
而且鲁迅批判儒家,是基于他的法家立场。他的老师章太炎就是民国法家代表人物。
不仅如此,鲁迅批判儒家还有另一个立场。他在和日本友人的书信中自称:“我是贩卖日货,而排斥汉文的专家。”看明白了这句话,就能理解鲁迅为什么说:汉字不死中国必亡。他不仅是以法家立场反儒家,他还带着日本立场盼着中国文化被连根拔起。
当然了,很多人会辩解说这句书信内容只是玩笑。而他本人因为爱国心切才走了极端,说出灭汉字的胡话。
那么我们看下面一段话:
鲁迅在《坟》里说:“电灯上罩着支那式的灯罩,淡淡的光洋溢于古物罗列的屋子中。什么无产阶级呀,Proletariat呀那些事,就像不过在什么地方刮风。我一面陶醉在支那生活的空气中,一面深思着对于外人有着“魅力”的这东西。元人也曾征服支那,而被征服于 *** 种的生活美了;满人也征服支那,而被征服于 *** 种的生活美了。现在西洋人也一样,嘴里虽然说着Democracy呀,什么什么呀,而却被魅于支那人费六千年而建筑起来的生活的美。一经住过北京,就忘不掉那生活的味道。大风时候的万丈的沙尘,每三月一回的督军们的开战游戏,都不能抹去这支那生活的魅力。”
“我只很确切地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用日本人的口吻称呼自己的祖国“支那”,最后再诅咒中华民族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亡国)
看明白了鲁迅这段话。回头再看鲁迅辱骂抗日学生被杀是活该,再看他用尽办法侮辱中国人是 *** ,再看看淞沪抗战时期他无动于衷的表现,不就什么都清楚了?
鲁迅1932年11月22日在北平辅仁大学发表的演讲《今春的两种感想》。鲁迅谈到了日本军队把中国年轻人逮住杀掉的事情,以此来说明日本人比中国人认真。他这样说:
上海有许多抗日团体,有一种团体就有一种徽章。这种徽章,如被日军发现死是很难免的。然而中国青年的记性确是不好,如抗日十人团,一团十人,每人有一个徽章,可是并不一定抗日,不过把它放在袋里。但被捉去后这就是死的证据。还有学生军们,以前是天天操练,不久就无形中不练了,只有军装的照片存在,并且把操衣放在家中,自己也忘却了。然而一被日军查出时是又必定要送命的。像这一般青年被杀,大家大为不平,以为日人太残酷。其实全是因为脾气不同的缘故,日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日本则不然。他们不像中国这样只是作戏似的。日本人一看见有徽章,有操衣的,便以为他们一定是真在抗日的人,当然要认为是劲敌。这样不认真的同认真的碰在一起,倒霉是必然的。
(鲁大师认为抗日学生被杀,这是基于中国人的劣根性,记性不好和不认真。最后不忘补刀:倒霉是必然。这句啥意思?两个字: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