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评古,观昭烈一生我辈能学点什么?

2小时前 (19:11:57)阅读1回复0
fayouxi
fayouxi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31230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2461
  • 回复0
楼主
不敢评古,观昭烈一生我辈能学点什么?

这个标题有点大,国人语人或分为二,一日功二日过,功者习其道,而过则为戒。

刘备一生,波澜壮阔。一篇文字岂能概括。我只取两点与大家分享。

之一刘备如何从一个贩夫走卒成就蜀汉帝业的?

第二刘备占据荆益富饶之地,拥有关张万人敌之武将,卧龙凤雏之不是之臣。为何没能横扫六合,再续大汉江山?

下面就是我的心得:

之一,刘备之起起于一句话“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看似不争不要,但是自己的终极目标从未改变。夫唯不争天下莫敢与争。

刘备虽然身负皇族血统,但是相隔深远,而且出身于连自己儿子都多的认不全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并且与西汉皇室(刘彻系)和东汉皇室(刘发系)无直系关系。父祖无功于国,无爵在身。而且父亲早逝甚至还不如如同家庭,依靠叔父照料接济生活(从后来发迹后没有亲属相睦推测要不早逝要不关系一般甚至不好,否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可能小时候吃的苦太多,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所以刘备成熟的早,喜怒不形于色。而且少有大志,所谓大志无非就是封侯拜将当大官,那时候肯定没想到会成为皇帝。

为了实现目标,青少年时代开始四处游学,并在当世大儒卢植门下求学,停训。此时与也在求学的公孙瓒结识。初步积累下一定的社会资源。然而因为家世贫寒没能实现入仕的目标,不得不回乡谋生。与此同时四世三公的袁绍和侯门大少曹操都已经在长安小有名气,初入仕途了。孙坚也因为辑捕海盗之功在长沙入仕了。公孙瓒也在家族的运作下开始入仕。只有刘玄德心怀大志,却命途多舛,不得不接受现实。

回到家乡以后,经历了最初的迷茫和痛苦,被饥饿推动背起草席草鞋,走街串巷开始了无本的买卖。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年轻的刘玄德没有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而是积极的开始新的生活。并在贩夫走卒之中结识了同样不甘寂寞的关张。因为背景,经历类似,志趣相投。刘备周围开始聚集起一些种下阶层的士人,商人等。这一时期推测刘备有了之一次认真的思考和成长,并修改了他的人生目标。把晋身的渠道从跟随宿儒,豪强,贵族开始转向真正的如同民众。落魄书生,流浪士人,贩夫走卒,中小地主富户等,开始营造自己的个人声望。

黄天不负有心人。在刘备深化人格魅力,等待机会的同时,对生活失望,没有生计的贫民在张氏兄弟的带领下爆发了武装起义,反抗豪强地主的压迫。和其他农民起义一样,因为饥饿而造反的人,对于抢钱抢物抢粮食十分在行。于是在地主们的大力渲染下,起义军成了猛水洪兽。人人害怕。各级官府疲于应付,开始发动地主豪强乡绅自己组建武装,保护家园亲人。

借此机会刘备在关张等人的配合,帮助我。发动乡绅民众出钱出物出人,组建起了之一股势力。但是他不像曹操散尽家财直接和袁绍四世三公号召。刘备组建的这支队伍忠诚度以及威慑力都严重不足。所以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刘备不断的对对于进行分流,招募重组等,逐步建立起一直初步具有执行力,能掌控的队伍。

经过与黄巾的不断交战,和先后两次治理县城的政绩,刘备开始在民众和中下阶层地主,士子以及普通民众之中树立起一定的名望。

皇室的血统并没有给刘备带来多少实质的实惠,在经过黄巾起义后,州郡佣兵,诸侯割据。汉室倾颓,天下大乱。在经过一番冷静而周备的思考分析之后,刘备修改了自己原来的仕途计划,决定走武力立功之路。于是在陶谦邀请共同防御曹操时,刘备开始行动了。

徐州是四战之地,在坐镇徐州时刘备之一次审视天下。并把曹操作为自己的之一目标(尽管这个时候官渡之战还没有开打,袁绍,袁术,刘表的实力看似更强)。从而得出了他的战略发展观。

并在多年以后借与庞统的对话说了出来: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理解是通过唯才是举的方式曹操囊括了北方寒门士子如郭嘉,典韦,许褚等,在荀彧的辅佐下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也得到了北方氏族大家的认可。如杨修,荀彧,陈群等。文臣武将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民心所向。已经无可撼动,如果要再有所作为,只能反其道而行之,团结那些被曹操抛弃的或者不认可曹操的势力的支持。

于是从徐州开始,刘备以“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与命争”作为座右铭,默默的积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曹操煮酒论英雄不以袁绍袁术,刘表孙策为意,但单说刘备。这是因为这些人和曹操一样都是以氏族大家为基础,而刘备却在民间得到大众的支持,声望日隆。不管是以前主政的平原,还是后来居住的徐州,民心所向诚可怕也。但是因为刘备懦弱胆小的表现迷惑了曹操,最终得以鱼入大海,虎归深山。最终成为曹操统一天下的更大的对手。

如果没有刘备的存在,曹操或许真的就统一了南北。或许那时历史又别有一番景象。

刘备成事在两点,之一目标清晰,定位准确。第二矢志不渝,死生以行。用刘备自己的话概括,他的成功源于:

之一“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与命争”战略目标

第二“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形式手段。

分享了刘备的升起,再研究研究蜀汉的衰落。有人把蜀汉的灭亡归咎于诸葛亮执意北伐,蚍蜉撼树不自量力,最后劳民伤财,益州疲弊。有人把蜀汉的衰落归咎于刘备执意东征,损兵折将,动摇了国本。这些在我看来都是表象。透过现象看本质,还是统治基础的问题。刘备以“民心所向”取得“天下”,但是不能以“民心”治国。治理国家依靠的是士子文人,依靠的是豪强地主。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刘备是个挖煤的煤矿矿主,依靠卖煤积累了很多的财富。虽然有钱但一直被定义为“暴发户”,那些“企业家”没有把“暴发户”刘备当做自己人。就算是给他打工的“管理者”也以自己是“有文化的经理人”自居,没有把“暴发户刘备”放在眼里。所以这个时候刘备开始进行二次改变,两个目标:之一就是融入“企业家”群体,不被排斥。我是可以代表你们的利益的。其二就是收拾手底下不臣服的刺头,所以刘巴不得不出来做官。

但是天不遂人愿,这个时候关羽死了,荆州丢了。东征孙吴成为新的战略决定。荆州绝对不容有失,失去了荆州就失去了根基,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荆州是粮草基地,人才基地,更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即可北出新宛问鼎中原又可以顺江而下东征孙吴。春秋时期楚国就是如此崛起,战国时代秦国也是借此灭楚。

另一个层面东征孙吴是刘备个人与大家族势力的一次正面交锋。也就是皇权和豪强的一次较量。虽然刘备以积威最终通过了决定,但是执行起来却没人支持。所以刘备败了,一败涂地。最终有了白帝城托孤的一幕,刘备为什么不愿意再回成都?是因为失败吗?刘备一生失败还少吗?显然不是因为败给东吴,而是败给了自己一直追求的信念,败给了豪强家族势力。所以刘备累了,准备放手,休息。去和关羽张飞一起把酒言欢,再叙当年江湖豪情。

所以背叛的黄权并没有被处罚,所以“君才十倍,可自取”成了千古豪言,都以为这是刘备在将军诸葛亮,实际上这是刘备弥留之际最真实的想法。爷累了,不陪你们玩了,你们自己玩吧。

刘备死了,其实刘备的蜀汉也就亡了。诸葛亮成为了新势力的代表。刘禅很好的理解了父亲的精神,无为而治,你们玩你们的,我玩我的,互不相干。所以诸葛亮北伐,支持,姜维北伐,支持,焦周投降,同意。这也是大智慧!大智若愚。

如同现在的欧美各国被各种大财团控制者国家政治一样,东汉末年三国两晋时期,皇室只是豪强地主,权贵氏族的 *** 人。刘备生不逢时,个人能力与之对抗,最终力竭。

用李云龙的一句话概括,他是倒在冲锋的路上,不丢人!

烽火战国怎样耍声望才快?

影响声望值的行为: 1、使用资源:使用资源可以提升声望值。

需要有大量资源可以配合歼灭人获得 2、点券消耗:使用点券会提升声望值。

需要是RMB玩家 3、杀怪:不论攻击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杀死据点中的怪物都可以提升声望值。

须在出据点时守侯 4、杀人:不论战斗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杀死对手士兵、摧毁城防量都可以提升声望值。

如有大量兵力可以参考 少数的兵力的话建议歼灭羊

0
回帖

不敢评古,观昭烈一生我辈能学点什么?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