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红楼梦的意义是什么?
《红楼梦》在继承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创作和发展,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峰。出版后,它引起了人们对评论和研究的浓厚兴趣,并形成了一门特殊的知识――红学。
《红楼梦》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1、《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形象塑造进行了历史总结,塑造了大量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典型,从而完成了具有中国古代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人物艺术的发展。
1. 《红楼梦》彻底改变了对以往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描写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作者严格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创作,“敢于如实描写,无忌饰”。他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善恶兼备”,大多是多边、多棱角、多变的圆形人物,真正打破了传统的人物描写模式,即“恶不恶,美不美”。
2. 《红楼梦》写出了人物形象的独特性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一面。书中所写的多为年轻女性,年龄、身份、教养、生活环境相似,作者以其精湛的技艺塑造了一批不同的艺术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与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有关。首先,通过日常琐碎的生活细节,打破以往小说的传奇特征,反复纹理和染色主要人物的独特性格。二是借助对比和映衬手法,使人物立体、丰富、鲜明、独特。作者不仅使那些性格不同的人物在对比中显得非常清晰,而且使那些性格相似的人物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三是通过环境描写和氛围渲染来衬托人物个性。
3. 《红楼梦》之前,中国古代小说的心理描写相当薄弱,而《红楼梦》却是人物内心世界挖掘中最有技巧的。作者以多种方式描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形神毕现,入木三分,成功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深处各种微弱曲折的情感。有时以内心独白的形式直接详细分析人物的思想;有时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外化为具体的、确定性的动作、语言和风景,间接传达人物的心理;有时将笔触深入到梦想和潜意识的水平,将心理现实主义与主观意义相结合。《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心理描写的更高成就。
2、《红楼梦》以叙事为基础,完全摆脱了流行小说的说书风格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真实地反映了小说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生动地刻画了许多人物,找到了理想的艺术形式。
1. 写实与诗化相结合的叙事风格。《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具有强烈表现力的诗歌小说。它不仅展示了生活的原始生态,而且充满了诗意和朦胧的甜蜜感。它既高度现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辉,形成了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即现实主义与诗歌的完美融合。整部小说雄伟、深邃、优雅、缠绵。它不仅面对现实生活,而且充满了人类世界的丰富描绘,充满了魅力和优雅,具有真挚而丰富的情感色彩。这样,在新的叙事文学体系中,真正实现了小说的艺术品味,实现了古代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艺术传统的融合和创新。
2. 网状叙事结构融为一体。《红楼梦》彻底突破了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用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接、相互制约的 *** 结构。这本书由神话世界、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组成,组织了许多人物和复杂的事件。与此同时,书中的每一个事件都是百面贯通,筋络相连,都有其来龙去脉;每一个事件都是因果关系,连环勾牵,不间断。可以说,《红楼梦》是作者用生活的彩线编织的艺术巨锦,巧妙而自然。
3. 转换灵活的叙事视角。在叙述者问题上,《红楼梦》突破了叙述者叙事的传统。作者开始与叙述者分离。作者退休到幕后,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甚至角色叙述者叙述。在中国小说史上,他首次自觉采用了现代叙述者的叙事方式。在叙事角度问题上,作品创造性地利用叙述者的多角度复合叙事,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叙事,使叙事角度灵活,有利于多层次、多角度描绘人物。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语言艺术成就更高的作品。它以当时的北方口语为基础,融合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髓。经过作者的努力,它形成了一种简单、纯净、自然、准确、精致的文学语言,具有强烈的生活氛围和强烈的吸引力。叙事语言平实自然,通俗生动,立体感强,表现力强。它的人物语言能准确地展现人物的身份和地位,既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又能高度个性化。
《红楼梦》的语言确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成熟、最美丽的语言。
《红楼梦》利用了神话的背景和浪漫的情调,但并没有削弱对作者生活时代和社会的强烈批评。在作者的作品中,男性世界心智低下,道德败坏,政治黑暗,司法不公,生活糜烂,猥琐无能,奸诈虚伪,贪婪暴虐,无可救药。与丑陋的男性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小小的“女儿国”短暂存在于大观园中,却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美好品质。然而,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最终无法逃脱彻底毁灭的命运。这是《红楼梦》描绘的更大、最悲惨的悲剧,也是早于艾略特200年的中国“荒原意识”。 从意识形态意义上讲,《红楼梦》作者在小说中提出的“不失赤子之心”显然继承了晚明李志的“童心”;而对现实的彻底否定,显然与后人龚自珍的“四海皆秋,一室难为春”心意相通。《红楼梦》的作者显然有一个连贯的价值体系——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最持久的人文传统:用个人生命抵抗历史进程中的暴政、权力和谎言。从政治意义上说,《红楼梦》的出现就像世尊树一指而降魔,粉碎了所谓“盛世”的假相。所以,《红楼梦》与现实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她不仅以精湛的叙事艺术启发了后人,还以深刻锐利的现实批判精神和以血泪见证的文学立场折磨了现代作家和诗人的灵魂。 就主题内容而言,《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继《金瓶梅》之后的一部伟大世情小说。它将人情世态融入粉迹脂痕,将世情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之后,一些狭邪小说和鸳鸯蝴蝶派小说模仿了它们的笔法,现代和当代作家中也有很多被它们污染的人。 《红楼梦》以其突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为当时和后代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诗歌、戏剧、民间艺术、电影、电视、绘画、舞蹈、雕塑等作品。《红楼梦》也在海外流传,成为世界文艺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