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深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仅停留在表面,要理解孩子是否因学业压力或疲劳,渴望短暂的放松与解脱。
家长应以身作则,减少自己使用手机、电视的时间,多与孩子进行户外亲子活动,如一同跑步、赏花、观草、探索小动物,或尝试游泳、跳绳、绘画、唱歌等,以此拓展孩子的兴趣爱好。
在学业方面,家长应适度放宽要求,对于在学习上确有困难的孩子,不宜用过高标准要求,可适当减轻学业负担,从孩子实际能力出发,逐步助其重建自信,使其从虚拟游戏世界回归现实生活,重燃对现实世界的热情。
当“游戏成瘾”被列为精神疾病后,父母在引导爱打游戏的孩子时,需采取特定策略,游戏在孩子眼中是获得成就感和心理满足的途径,因此不应简单否定,而应理解并接纳。
这可以视作一场父母与“学习”和“游戏”之间的博弈,父母需深入了解孩子为何开始游戏、为何沉迷以及其对游戏的看法,了解孩子所玩游戏的相关信息,不必精通,但可假装资深,以与孩子有共同话题,游戏的背景可能涉及历史,游戏技能可能与物理或几何相关,游戏策略更需基础知识的支撑,父母可从中挖掘联系,以游戏为切入点,逐渐引导孩子关注知识点,此过程需耐心,建立与孩子的沟通桥梁尤为关键。
通过上述方式,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游戏习惯,在某些情况下,家长甚至可以考虑在游戏内为孩子设置适当的挑战或障碍,有些家长会亲自或委托他人进入游戏,以公会形式为孩子制造“麻烦”,以此让孩子对游戏产生主观上的抵触。
家长还可根据孩子的游戏偏好,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体验活动,如果孩子喜欢某种冒险游戏,家长可以寻找相关的户外探险活动让孩子参与。
日常的沟通和情感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其保持紧密的沟通,以建立深厚的亲子关系。
这样的综合策略将有助于孩子逐渐摆脱游戏成瘾,重新找回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兴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