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历史上有哪些名将?
西安事件发生后,陕西将领杨虎城一手拉起的第十七路军被撤销,原部队第七军和第四十九旅先后脱离十七路军建制,投靠江。在老上级进退两难的时候,刚被国民 *** 任命为陕西省主席的西安冷娃孙伟如,奉命杨虎城保住第十七路军血脉,将剩余部队缩编为38军建制,大部分由陕西子弟组成。孙伟如也是军长,还聚集了一些陕西将领,包括来自西安的第17师师长赵寿山、警备旅第二旅长孔从洲、529旅长许权。
西安冷娃孙蔚如将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伟如率领38军主力赵寿山第17师、李振西第177师、许权中的529旅等部门前往华北抗日前线。其中,许权中的529旅(后来被 *** 特务暗杀)在忻口战役中坚持了15天,损失惨重;赵寿山率领17师在母亲血战日军9个昼夜,李振西(甘肃人)亲自率领部门冲进阵地进行日军肉搏战。孙蔚如率领的第38军首战,打出了三秦子弟的威风,得到了第二战区副总司令卫立煌的奖励。
许权中
1938年6月,蒋介石将孙伟如调到山西南部的中条山,可谓别有用心。中条山是黄河的天然防线,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对我们来说,它可以被描述为进攻、撤退和守卫。对日军来说,它是南北入侵的重要桥头堡。因此,双方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场恶战。蒋介石的举动不仅可以避免孙蔚如陕西省主席的职务,还可以驱走杨虎城留下的唯一血液,借助他人消耗蒋眼中所谓的杂牌军,这是蒋主席一贯采用的手段。
与此同时,第38军被改编成第31军团。孙伟如是军队的领导人。赵寿山第38军、李兴中(天津人)第96军、教学团是由陕西冷娃组成的3万多人,从朝邑东渡黄河到晋南中条山抗日前线。孙伟如没想到的是,他率领的第31军团与日军展开了两年多的拔河战。虽然日军组织的进攻多次被粉碎,但第31军团部损失惨重,约有2万人三秦子弟睡在中条山脚下和黄河岸边。
孔从洲
徐州战役结束后,日军西路军直指黄河风陵渡,直指西安城。风陵渡位于中条山西端,东角连接华北、西北、华中,风陵渡门户蒲州位于开阔区,非常适合日本机械化部队作战。当第31军团不稳定时,日本第20师直接补充蒲州。孙伟如率领部队拼命抵抗。由于装备落后,日军很快占领了风陵渡。然而,日军担心中条山防线的国军会切断后路,因此不敢擅自东渡黄河。
1939年初,第31军被改编成第四集团军。孙伟如是集团军的指挥官。由于风陵渡战役部队消耗过多,必须补充部队,提高战斗力,才能守住中条山。因此,孙伟如接受了38军长赵寿山的大胆建议,邀请八路军协助作战,帮助训练部队和干部。6月初,日军在战斗机和坦克的火力支持下,聚集了3万多人对中条山进行大规模扫荡,一场血战是不可避免的。经过近半个月的血战,第四集团军以伤亡7000多人的代价击退了日军。
赵寿山
从1938年到1940年5月,孙伟如指挥的第四集团军和日军进行了两年多的拔河战。经过无数次大小战斗,日军终于被血肉之躯挡住了。第四集团军牺牲了近2万人,补充新兵十几次。中条山也被日军称为华北战场上的“盲肠”。孙蔚如率领的三秦子弟无异于中条山的“铁柱”。1940年10月后,孙蔚如第四集团军被调到河南战场。半年后,中条山失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