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沉迷手机游戏的年轻人?_中国青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如何看待沉迷手机游戏的年轻人?
沉迷一词可以拆成两个词语用以解释这个现象。“沉醉”和“迷失”。首先,是付出立刻可以获得回报的机制让人沉醉。游戏里真的是哪怕你做任何一个动作,他都会获得相应的回报,而且是立刻!然后,虚拟与现实的交织让人迷失。
现象级的游戏必然拥有两个条件之一,甚至都有。那就是代入感和斗争。
所谓代入感,就是让人感觉自己是那个虚拟世界的一员,甚至主角。让人产生它随着自己的努力而变强的感觉,虽然是虚拟的世界,但努力马上就能得到回报的模式比学习后考试、踏入社会才体现出来价值的周期短得多。所以,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力会那么深,那么快。有的游戏还有社交圈子,这个社交圈子,跟现实的社交圈子是没区别的。只要在虚拟的世界有所成就,那么在虚拟的社交圈子将获得同样的成就感和认同感。
斗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如前文所说。在那个虚拟世界里有一个代表游戏者的角色。网络游戏(即寄存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它比普通游戏更接近于现实世界,它通常由多个游戏者共同参与)由许多人一起互动。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人与人斗,其乐无穷嘛。能比别人优秀,肯定是快乐的。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这种虚拟世界的快乐、认同感、成就感甚至延续到了现实中。更甚者发展出了可以赚钱甚至谋生的可能。让沉迷游戏的孩子更多了一分理由。
对于孩子们,根本没认识到一个问题。更甚者哪怕认识到了,也会为了快乐,而无视掉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的人玩游戏,不花钱就不错了。哪怕挣到钱的人,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所获得的收益,是完全不成正比的。只有极少数的人是可以成为那种真正赚到大钱的人。很多孩子借口付出的是课余时间。其实,说付出的是后半生的幸福都不为过。毕竟,考不上大学、考上普通大学、考上重本。在中国,对普通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家长们不需要把游戏妖魔化,不用把它当洪水猛兽。恐惧来源于不了解。且堵不如疏。游戏的确是可以赚到钱的。就像任何行业,只要你是顶尖的,就能赚到钱。哪怕乞丐都是。游戏也一样。你无法确定他打游戏能不能顶尖的同时,你也无法确定他不能。现在的游戏产业链初具规模了,只要你真的行。你肯定可以打职业赛。职业选手是个青春饭。无论什么职业选手,极少有超过35岁的。一般就在10多到20多之间。但就这十年的时间,他或许能赚到你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所以,需要的不是禁止。是了解!了解他的能力,了解加入职业的渠道。让他证明,他有用玩游戏谋生的能力。至少,证明他有打职业的天赋。先别急着反驳,请问体育,艺术,数学,语言或哪一科有天赋他就必成大器呢?同理,游戏也不比这些低下。时代已经不同了。曾经,你幻想过你要飞上月亮。被父母说你不切实际。现在,宇航员是一种很高端的职业。你的孩子,说他要打游戏。现在也是有职业选手的。
如果他不适合走这条路。就告诉他,你现在在玩的这个现实世界的游戏。这个游戏,更残酷,因为关乎生存!关乎幸福!人与人的斗争更激烈。如果成功所获得的成就感和认同感更大。读书,等于练级,毕业,等于满级。你真正的冒险由此开始。梦想,金钱,权力,异性。呃。。。还有同性。孩子们~欢迎来到成年人的世界。更残酷和更巨大的挑战等着你。而且!这个游戏在我所知的范围内,不会开新区,不可以删号重练,而且你的游戏时长也只有那么长。错一步,就无法挽回。没有攻略,只有意见,除了你的至亲。没人有义务帮助你!如果你懂了,通常你也有自己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