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一初中生玩游戏10多天,刷掉妈妈三个月工资,这事儿你怎么看?

3个月前 (01-12 22:17)阅读2回复0
fayouxi
fayouxi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19129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38258
  • 回复0
楼主

辽宁一初中生玩游戏10多天,刷掉妈妈三个月工资,这事儿你怎么看?

在辽宁大连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年仅十三岁的小明同学,在父母回老家期间,利用母亲的手机在多款手机游戏中充值消费,总计花费高达一万二千元,这一数额相当于他妈妈三个月的工资,令人痛心。

事情的起因是,小明的父母为了方便他学习,给他配备了一部手机,并规定放学回家后才能使用,小明却沉迷于手机游戏,甚至偷偷记住了母亲的支付密码,当父母回老家期间,他将奶奶的手机拿来使用,并进行了多次充值消费。

当父母回家后,发现微信付款记录上大大小小共有七十多笔付款记录,才得知了这一情况,小明虽然承认了错误,但他的行为已经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对此,小明父亲没有采取责打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而是与小明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他们让孩子明白到钱来之不易,要合理使用,小明父亲也提出了一个疑问:未成年人非理性充值游戏费用是否可以退还?

幸运的是,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非理性充值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家长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对充值行为进行无效认定,并要求游戏运营商退还相关费用,小明父亲已经尝试联系游戏客服,并提供了付款单号等相关信息,虽然退款的流程可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至少为家庭挽回了一部分损失。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教育和防范,家长应该从小教育孩子理财观念,让他们明白金钱的价值和赚钱的辛苦,这样即使发生不利的消费行为,孩子也能理解其后果并尝试承担责任,家长应该做好防范措施,如关闭手机支付功能或更改密码等措施,以避免孩子进行不必要的消费。

这起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同时也要加强防范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0
回帖

辽宁一初中生玩游戏10多天,刷掉妈妈三个月工资,这事儿你怎么看?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