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玩手机游戏对儿童有什么危害和好处?
幼儿园儿童经常在家玩游戏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当使用电子产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我们的工作、学习、体育和娱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子产品。从物质和科技的角度来看,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
幼儿园儿童3~6岁,属于学龄前儿童。
一、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1)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求知欲强,好奇心强。
(2)记忆无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弱,容易受到影响。
(3)游戏是他们实现参与社会生活愿望的主要活动方式。
(4)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但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
二、学龄前儿童玩游戏的优势
- (1)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随着年龄和求知欲的增长,儿童不再满足于对事物表面关系和形象联系的认知水平,而是追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手机游戏正好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智力的发展。尤其是手机上的益智游戏,如数独、迷宫、拼图等。
- (2)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手机游戏需要大脑和身体的协调,可以提高智力领域的操作技能。操作能力是控制肢体完成某些活动的能力。每个益智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大脑需要先理解这个规则,然后控制身体来完成游戏。当然,鼓、钢琴、象棋等活动都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 (3)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学龄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理解游戏规则的过程是用语言探索和理解环境的过程。语言能力在儿童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案例]我哥哥的孩子们从小就喜欢这样做。如果他们把遥控器、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物品放在手里一段时间,他们就会理解每个按钮的含义。在三岁多的时候,我可以熟练地在平板电脑上玩游戏,有些甚至不能被成年人学习。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她通过语言和尝试错误来理解游戏规则。现在我有点担心她会上瘾,但我只能限制平板电脑的时间。
三、学龄前儿童玩游戏的弊端
- (1)长时间面对电子产品,损害视力。
目前,我国儿童近视率逐年上升。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53.6%,青少年近视突出。儿童近视与睡眠不足、眼睛持续近距离使用时间过长、电子产品使用不科学等因素有关。当孩子们玩电子游戏时,他们会无意中加班。最好每次控制30分钟左右,一天控制一小时。
- (2)对儿童身心健康有害。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它们的闪光和辐射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手机几乎成为儿童健康的杀手。例如,儿童长期暴露在电子产品面前,注意力和认知能力下降,脾气难以控制;持续兴奋会缩短儿童睡眠时间;长期不锻炼会带来肥胖的风险;长期离开电子产品会产生焦虑,影响心理健康;辐射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等。
四、学龄前儿童玩游戏的注意事项
(1)限制游戏时间。
即使玩电子游戏,也需要严格限制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最好放在周末。父母应该和孩子达成共同协议,玩一定时间,必须锻炼或阅读。遵守约定的作息规则,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律能力。
(2)限制游戏内容。
最好让孩子接触一些养成良好习惯的益智游戏,如过马路、自己吃饭、数独、拼图、环保、亲子等。不要让孩子接触暴力、功利、虚荣等游戏,否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良好的习惯甚至比非凡的智力更重要。
(3)父母在孩子玩游戏时应该在场。
父母在场的目的是监督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时间和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你必须拿走手机或平板电脑,更不用说让孩子接触不良的诱导信息了。当然,父母最好不要把手机或平板电脑放心地交给孩子,如果有必要,程序可以限制为儿童版本。
(4)开发更多的亲子游戏形式。
儿童游戏可分为语言游戏、体育游戏、交流游戏、表演游戏等。根据社会特征,可分为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旁观游戏等。事实上,只要我们动脑筋,就能开发出许多适合父母和孩子的亲子游戏,比如表演,听音乐做动作,手工制作,涂鸦等等。
(5)家长树立好榜样。
说教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实践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最好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爱读书爱运动的好榜样,而不是整天泡在手机上。如果玩手机是为了工作,最好和孩子保持距离,尽量不要给孩子留下每天玩手机的印象。
[摘要]儿童玩电子游戏有优缺点,有利于儿童更快地适应新事物,但可能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请记住这一原则:把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智力发展放在第二位,然后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做出合理的选择,做到“两害相权轻,两利相权重”!
【君子兰教育】专注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愿与您讨论各种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