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机载雷达的发展历程
飞机的雷达技术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当时的英国为了应对德国潜艇的威胁,研发出了首次试验的微波雷达,雷达技术的真正突破出现在194年代,美国从英国获得了微波雷达的 *** ,很快便通过 SCR-52机载雷达实现了微波雷达的量产,1956年,美国又进一步发展出脉冲多普勒雷达(AN/AWG-9),但该雷达仍采用机械扫描方式,性能相对落后。
相控阵雷达的崛起
为了克服机械扫描的不足,197年代,相控阵雷达应运而生,相比无源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在频宽、信号处理和冗余设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相控阵雷达的两种形式(无源和有源)在性能上的差异也使得它们成为毫米波雷达的重要组成。

中国机载毫米波雷达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机载毫米波雷达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国产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Klj7a)配备两侧侧视雷达模块,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性能,俄罗斯的苏57机载雷达采用了两种波段的雷达(N-36X和N-36L),实现了多频段的隐身和锁机功能,成为国际空白。
深入的隐身技术
毫米波雷达的出现为隐身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突破,L波段(长波)雷达可用于探测隐身目标,而X波段(毫米波)则具备火控锁机能力,这种多频段的隐身雷达技术不仅提升了隐身性能,还为军事装备的部署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对英军、美军和国产机载雷达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毫米波雷达技术在雷达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尽管存在一些性能差异,但毫米波雷达的出现为各国军事装备的部署提供了重要保障。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