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时期,日本人阅读汉字的能力普遍较高,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文字系统的深刻变迁,日本创造的日语,借用了汉字的体系,但其发展轨迹却与中国汉字的演化路径截然不同。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教育普及程度极低,大多数日本人文盲,贵族和官僚机构的人识字,并且大多数公文使用纯汉字,纯汉字的使用者往往受人尊敬,有文化修养的人还会写汉诗,以显示自己的文化底蕴,这种纯汉字的文化现象,在参观日本博物馆时能看到大量类似中文古文的文章。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全面推行汉字化政策,清朝的衰退和日本的西化促使日本人更加依赖假名,甚至有人提出完全汉字化的理论,随着美国在日本的接管,日语开始大量使用假名转换英语词汇,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转换方式导致汉字圈的人越来越难以理解日语的深层含义。
在日本的农村地区,老人们仍然会蹦出一些英语类似的日语词汇,这种现象既可爱又令人哭笑不得,mitingu"就成了会议的意思,洋范儿!这种语言现象折射出日本语言文化的多元性,也暗示着汉字与假名并存的复杂语境。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