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主义心理学流派中,皮亚杰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对游戏本质的独特见解,他提出,游戏是一种在同化与顺应之间寻求平衡的活动。
同化,指的是儿童利用自身已有的动作图式来整合外部事物,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动作经验,也让他们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顺应,则意味着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儿童需要调整或改变自己的原有动作图式,以适应新的情境。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阶段,由于认知结构尚未完全成熟,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常常是脆弱的,当同化的过程超过顺应时,这种活动就具备了游戏的基本特征,在游戏中,儿童倾向于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去解读和塑造现实,将现实世界转化为一个更符合他们理解水平的、自己的小世界。
特别是在学前期,由于儿童的认知结构仍在发展之中,他们往往无法维持这种同化与顺应的平衡状态,模仿和游戏成为了他们主要的互动方式,皮亚杰认为,在儿童的游戏过程中,他们并不是在发展新的认知结构(即顺应过程),而是努力将他们的经验融入先前已经存在的认知结构中(即同化过程)。
这种同化与顺应的动态平衡,不仅揭示了儿童游戏时的心理活动特点,也为我们理解游戏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游戏不仅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反映,也是他们与外部环境互动、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儿童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构建和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
0